夏种玉米管护忙 稳产丰收有希望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时间:2023-07-11 10:20:41


(相关资料图)

当前正值夏玉米出苗关键期,科学进行灌溉很重要。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夏玉米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指出,墒情不足至干旱地区应在播种后立即浇灌出苗水,小水快灌,确保玉米早出苗、出全苗。玉米生长中期应做好水肥调控,促玉米增粒数、快灌浆。玉米生长后期少量补水补肥,防早衰、增粒重。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措施,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确保水肥精准供应,促进节水增粮。本期专题,编辑摘取了玉米种植区的灌溉技术、苗期管理等技术,刊登如下,农民朋友可根据当地墒情变化参考落实。  持续高温导致土壤失墒迅速  华北黄淮玉米产区旱象显露  据土壤墒情监测结果,北方华北、黄淮北部、东北西部、西北东部土壤墒情不足,局地干旱,影响夏玉米播种出苗及春玉米等在地作物生长。据气象预报,未来两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高温持续,应积极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补墒降温。四川盆地、江汉、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东北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应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  据气象预报,未来10天,华北仍多高温天气,西北地区东南部、东部大部多降雨,部分地区将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各地应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降水少、出现干旱的地块应及时灌溉,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浅埋滴灌及喷灌机喷灌等高效节水措施,亩灌溉15-25立方米,可结合灌水追肥。旱地作物可抓住降水有利时机趁墒追肥,如持续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的旱地作物及时喷施叶面肥、水溶肥和抗旱抗逆制剂,提高作物抗旱能力。降水过多低洼田块要及时疏通沟渠,抽水排水。  夏玉米科学灌溉技术  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甘肃陇南夏玉米种植区。6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25%-50%,气温偏高1-2℃,山西南部、陕西关中0-2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墒情不足。其中山西南部和陕西关中局地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出现中旱。  灌溉建议。据气象预测,未来两周,汾渭平原仍多高温天气。各地应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播种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及时灌出苗水,保证出苗率,已出苗但出现高温干旱地块要及时灌溉,补墒降温。灌水时间应选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小水浇灌,保证田间不积水。拔节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抽雄期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灌浆期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乳熟期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及时灌溉。  节灌措施。有条件的灌区宜采取滴灌、喷灌技术,减少灌水量、缩短灌水周期。地面灌溉宜采用小白龙、畦灌、沟灌等技术,推广大畦改小畦、长畦改短畦,改大水漫灌为小畦匀灌,改全田灌溉为隔沟交替灌溉等。滴灌毛管间距以0.6m为宜,滴头间距30cm,滴头流量2.0L/h,每次灌水量20m3/亩左右;小白龙灌溉每次灌水量30m3/亩左右;畦灌或沟灌每次灌水量40—45m3/亩。  玉米出苗发黄啥原因  缺素症:玉米为锌敏感作物,缺锌会出现白化苗,看似玉米苗黄。一般锌肥以基施为好;若生长期发现缺锌,会出现长不高,叶片小的症状。可于苗期每亩用1-2kg硫酸锌拌细土10-15kg,条施或穴施;或用0.1%硫酸锌溶液(注意:浓度不得超过0.4%,以免造成肥害)在苗期至拔节期间隔7天连续喷施两次,亩用肥液60kg。  间苗、定苗不及时: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亩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按照栽培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  浇水不足:玉米播种前或播种后浇水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而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苗期发黄。  病害:如果苗期遇到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玉米苗枯病的发生和流行。苗枯病多在二三叶期开始发病,病苗叶片发黄干枯,边缘焦枯,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干枯;根毛较少,根系变褐发育不良,造成黄苗弱苗。  水渍苗:玉米苗期往往正逢雨季,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或小麦收割时辗压处积水,造成苗黄。  除草剂危害:除草剂使用不当,随意加大除草剂用量,盲目与其它农药混用,用药浓度过高,喷雾器互用,以及假冒伪劣除草剂对作物的影响等,都会造成玉米黄苗。  7月易发生的玉米虫害  黏虫:黏虫属迁飞性害虫,经历成虫-卵-幼虫-蛹,危害作物的主要是幼虫,北方一般发生2-3代,持续14-20天左右,整个生育期30天左右。  防治方法  时间:在3龄幼虫之前化学防治。  药剂:氯虫苯甲酰胺100毫升/公顷进行防治。  要求: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避开下雨时段,要求田埂、田边杂草丛都要喷到。  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为螟蛾科害虫,属于变态发育,经历了成虫→卵→幼虫→蛹→成虫。对玉米危害的就是幼虫。在我国春玉米区,玉米螟一般发生2代。一代玉米螟的盛期在7月的中下旬,二代的盛期在8月中下旬。  防治方法  时间:6月下旬-7月下旬防治。  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10毫升/亩。  要求: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避开下雨时段均匀喷雾。  蚜虫  蚜虫危害:在玉米开花授粉阶段,蚜虫的为害使玉米雄花败坏、授粉不良,形成不孕果穂;同时蚜虫刺吸玉米汁液使玉米早衰甚至枯死,排泄的蜜露粘着在玉米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造成产量下降。蚜虫还是玉米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者。越旱发生越重。  防治方法  在玉米抽雄初期,用3%啶虫咪或10%吡虫啉或25%的噻虫嗪,每亩15-20克,对水50公斤喷雾。还可使用毒沙土防治,每亩用40%乐果乳油50毫升,对水500升稀释后,伴15千克细沙土,然后均匀地撒在植株心叶上,每株1克,可兼防兼治玉米螟为害。  双斑萤叶甲  影响光合作用:成虫集群危害,取食叶片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影响授粉:咬食玉米雌穗花丝,影响授粉。  引起穗腐:取食灌浆的籽粒,引起穗腐病。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清除田间地边杂草,特别是稗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降低越冬基数;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化学防治:施用高效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重点喷在雌穗周围。  喷药时间:晚上5点之后,早上9点之前。  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可这样防治  发生症状: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后,茎基部刚开始会呈现“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慢慢地,病斑会呈现不规则状,颜色是黑褐色。叶片呈现“青枯状”萎蔫,并且玉米会因为茎秆开裂而导致大量发病植株倒折和倒伏。  发病原因: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一般从玉米的小喇叭口期开始(夏玉米5-6片叶时),也就是现在这个阶段。  防治方法:针对目前玉米上细菌性茎基腐病的情况,建议使用的药剂有:46%氢氧化铜、3%春雷霉素、3%中生菌素、40%噻唑锌、20%噻唑锌、30%噻菌铜、50%氯溴异氰尿酸(不可和有机磷混用)、3%的噻霉酮等。  (本版稿件综合《河北科技报》、农业农村部网站、科普中国)

最新资讯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