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打造非遗旅游新路径_全球观点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23-07-04 12:01:56

在辽阔的草原上伴着悠扬的长调,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跟着牧人搭建蒙古包,下场到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中体验男儿三项,感受毡艺、皮雕手工制作的乐趣,品尝察干伊德(奶制品)、乌兰伊德(肉制品)的醇香滋味……今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相约敖包”非遗小镇正式建成,一经开放便迅速成为游客到呼伦贝尔休闲旅游的新“打卡”地。

近年来,呼伦贝尔不断探索“非遗+旅游”路径,推出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非遗主题演艺、非遗美食展、非遗村镇(街区)、非遗就业工坊六大主题功能区并整体融入旅游线路,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打造非遗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

丰富空间 拓展非遗传承形式


(资料图片)

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供非遗展示新空间,2022年以来,呼伦贝尔市通过对文化馆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呼伦贝尔市文化馆分站”“多功能展厅”“非遗衍生品集锦”3个展示空间,并将文化馆纳入当地非遗体验线路,走出了“文化体验+”“主客共享”的新路。今年1月,改造后的文化馆迎来首批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呼伦贝尔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了解当地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还能现场观看蒙古刀、马头琴、达斡尔服饰的制作技艺。城市就是需要这样的文旅打卡地,让大家可以交流学习。”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包女士说。

在呼伦贝尔正北方的根河市,当地居住的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素有“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之称,他们世代与驯鹿为伴,敖鲁古雅乡被誉为“驯鹿之乡”,多次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当地文旅部门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鄂温克驯鹿习俗”“桦树皮制作技艺”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助推当地景区发展。

根河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是首批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景区之一,当地积极开发非遗体验项目,在增强景区互动性上作出尝试。“目前,景区已开发桦树皮制作、桦树皮烫画、鄂温克舞蹈体验、敖鲁古雅驯鹿迁徙表演等体验项目20余项,‘非遗衍生品制作体验+文创产品销售+民间歌舞演艺’的项目为景区充实了文化内容,每年来此观光体验的游客能达到10万人次以上。”景区副经理薛鹏飞说。

丰富业态 提供旅游多元选项

6月,“呼伦贝尔号”主题旅游列车开启了今年的首次旅程。专列从海拉尔出发,贯穿中国北方大兴安岭腹地,主打“轻奢、体验”的豪华型列车,每一站都独具特色。旅客除了可以欣赏一碧千里的草原、湿地、森林等美景,还可以在旅途中体验各种非遗活动,如到鄂温克旗感受布里亚特蒙古族独特的民俗,到根河市探访森林秘境,到鄂伦春旗非遗馆品味拓跋鲜卑的历史与非遗技艺……

列车上安排了手工制作课程,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鄂温克“撮罗子(帐篷)”搭建就是每趟班次最受游客喜欢的体验项目之一,用几根小木杆、仿制动物皮毛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制作自己独特的“民族版民居”带回家,这些奇趣的体验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加强了当地非遗的传播,也将呼伦贝尔的非遗项目通过列车推向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旅游演艺是文旅体验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了填补非遗演艺的空白,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传统舞蹈、传统音乐和民俗类项目为蓝本,创新推出了室外演艺产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3年春节期间,在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六馆一湖”冰雪文旅融合示范区,每晚都有一场《非遗中的呼伦贝尔大雪原》主题演艺上演,整场节目融合了传统曲棍球竞技、巴尔虎博克、俄罗斯族民间歌舞、鄂伦春族斗熊舞等十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用歌舞表演、情景再现与冰雪运动结合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让非遗变得“可观、可触、可感受”。

“非遗+冰上舞蹈+冰上特技的沉浸式演出,打破了传统观演模式,填补了零下30℃极寒地区室外演艺的空白,也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文化体验。”节目主创方呼伦贝尔之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陶贵川说。演职人员笑容洋溢、技艺精湛,以敬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完成了每一场表演,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多元文化、壮丽雪原,越冷越热情,这就是最真实的呼伦贝尔,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我的家乡,和我一起体验冷极的文化与热情。”寒假从山东返乡的高校学生董文琪说。

丰富产品 满足游客畅游需求

参与体验非遗项目是游客认知、学习非遗项目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支持各类设施场所增强互动展示、体验教学等功能,鼓励旅游相关场所聘请非遗传承人为讲解员,面向游客演示、讲解非遗知识,提供体验、研学等旅游服务。

五彩童年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于2018年,位于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巴音布日德嘎查,是一家以非遗研学为主题内容的基地,常年聘请蒙古包营造技艺、巴尔虎服饰等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结合蒙古族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知识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培训。2022年5月,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基地纳入本地非遗体验线路,指导与相关项目传承人进行合作,进一步充实了培训内容,一经推出便受到旅行社的关注。“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来自上海、浙江、湖北等十余个省市的订单,到8月的场地都已经预约满了。”该基地负责人敖日格勒说。

企业为传承人搭台的模式不但拓宽了非遗衍生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景区和传承人收入,同时也为游客了解体验当地文化搭建了桥梁。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非遗保护传承,进一步丰富非遗特色线路产品,举办非遗美食那达慕等体验活动,研发贴近生活的非遗衍生产品,打造非遗主题特色村镇、街区,搭建更多非遗展示空间,探索更多与旅游产业互动的模式,让非遗与旅游相互促进、深度融合。”

最新资讯

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