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漫笔|一匹骏马在故乡的土地上游走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3-03-15 07:05:34


(资料图片)

丰文茂/文

我出生的村庄叫铁官屯,是个有六百年历史的小村落。她在行政区划上几易其主。她归属过恩县,平原县,武城县。改革开放后,她隶属过张官寺公社,蔡村乡,郝王庄镇,现在划归四女寺镇。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出生的村庄终将消亡,但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四女寺镇将大放光芒。所以我在灵魂上寻找一种认同和归属感,自豪的说:我是四女寺人,四女寺是我的故乡。

我三岁时得了一场大病,什么病本村的赤脚医生说不清楚。我混混沉沉,浑身发烫,头耷拉着,坐也坐不住。父亲很惊恐,向生产队里借了一头毛驴,驮着我到四女寺去求医。我趴在驴背上,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那个叫四女寺的地方,离我生活的村庄有十几里远。四女寺有个远近闻名的中医,对我望问闻切之后,开了几副中药,熬成汤,我喝下去就好了。过后许多年,无论父亲如何提示,我对于这次四女寺之行全无印象。

我参加工作之后,才有机会到四女寺去。那是座落在运河岸边的一个大村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四女寺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汉景帝时,此地有一傅氏夫妇,乐善好施,年近五旬,仅生四女,皆聪慧孝顺。为尽孝道四女均矢志不嫁,并各植一槐,对天盟誓:槐枯者嫁,槐茂者留。四姐妹暗自用热水浇彼槐,以期烫死,结果热水浇槐,槐愈茂盛,最终四女同室事亲。二十年后,四女修道成仙,举家升天。人去迹存,四槐亭亭玉立,乡人遂把该村命名为四女树。后有人建寺塑像供奉傅氏四女,四女树便改名四女寺。紧临四女寺的运河上有一道分水闸,是一个壮观的建筑。为减轻运河行洪的压力,1958年,由苏联专家设计、督建了四女寺水闸。水闸建到一半,苏联专家撤走了,我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四女寺水闸南北横贯运河,把运河水一分为三,一部分分流到减河,一部分分流到岔河,一部分分流到古运河直达京津。据说这种结构的水利枢纽全国只有两处:南有都江堰,北有四女寺闸。所以尤显珍贵。

又是马年,一个春风荡漾的日子,我跟随德州作家采风团来到四女寺镇,在这片故乡的土地上游走,感到是那样亲切,那样温馨。四女寺镇响应市委号召,主动融入德州,规划建设四女寺风景区,精心打造德州南花园。依托四女孝亲的人文故事,抓住儒家文化的精髓,把孝文化诠释到极致,建设了四女祠德化园区。依托乾隆南巡路过四女寺的传说,建设了佛光寺,请进了江北最大的缅甸玉卧佛像。同时正在规划设计碧霞祠。几个园区占地千亩,儒、释、道各种教派俱全,以适应人们对各种宗教信仰的需求。如今几个园区的建设已蔚为大观,是城里人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印象最深的还是回归自然的千亩湿地。利用早年废弃的两个窑地,加以整理,形成一个自然景区,景区内芦苇丛生。这是平原地区最常见的景观,她当然不如黄河入海口的芦苇广阔,甚至不如沙家浜的芦苇苍茫,但我在这里的芦苇丛中穿行,恍若回到了童年。在我的出生地东南二里地,也有一个如此废弃的窑地,窑地多年取土,形成一片洼地。洼地与外面的水路相连,清水盈盈,长年不枯。春暖花开,芦苇的嫩芽便慢慢冒出了水面,齐刷刷的由嫩绿变成深绿,一天天长大起来,随风摇曳,哗哗作响;盛夏时节,苇子地里花繁蝶舞,鸟语虫鸣,青蛙在芦苇丛中跳,鱼儿在水中游,蜻蜓在水面飞;秋天来了,芦苇由深绿变成了淡黄色,继而深黄,白色的穗头上也冒出了芦花,随着秋风在空中飘荡;冬天到了,洼地里结起厚厚的冰层,芦苇也早变得枯黄,隔着厚厚的冰层,能看到鱼儿在冰下悠然自得的游动,凿冰捉鱼是和鱼儿一样快乐的生活。

我是出生在马年的一匹野马啊,有很多年,我离开故土,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奔跑。终有一天,我跑累了,我还会回到故乡,倒下来,深深地埋进故土里。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最新资讯

业界